输入五官三维信息 打印一个“自己”
与往年一样,今年的“科普集市”设于华南植物园大草坪,140多个摊位、数百个体验项目让人目不暇接;不同的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体验项目也玩起了“混搭”,一个游戏当中往往包含了好几种新技术。
比如,3D打印大家见得多了,以往打印的多为小模型、小配件等,而现在,用3D打印可以生产一个迷你版的“自己”。记者见到,其中一个3D打印的摊位前排起了长龙,大家纷纷把头伸进一个巨型头盔中。原来,在头盔里录入自己脑袋及五官的三维信息,建模后就可以打印出一个惟妙惟肖的“自己”。
使用手机操控机器人,与小伙伴打“对抗赛”许多人都试过,但使用“意念”对打的还不多见。活动现场,广州市光机电技术研究院带来“意念控制趣味机器人”,靠大脑就能让小球飞起来。参与游戏者戴上一个简易头套后,头套中的传感器及生物芯片就能检测出人的脑电波的活跃度。头套识别了脑电波信号后,向控制台中的风扇传送信号,风扇就能使球飘浮起来。参与游戏者的注意力越集中,风力就越大,小球就飞得越高。这一游戏还可以进行“双人对战”。
有了交通机器人 不怕“中国式过马路”
有趣的发明不仅来自科学家,也来自广州的中小学生。比如中山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就带来了“全天候智能化交通协管机器人”。据说,这款机器人专门用于对付“中国式过马路”。
从模型看,这款机器人显然参考了收费站的横杆,因为它有两条巨大的“手臂”。设计的学生表示,手臂主要用于阻挡行人闯红灯。与现在马路上使用的交通协管员相比,机器人协管员不仅能全天候工作,还可以根据行人的流量,合理安排车流、行人通行时间。当车通行时,就用横杆挡住行人。如果行人稀少,还能延长汽车通行时间,在检测到没有行人过马路时,甚至可以将马路全线交由汽车使用,提高交通效率。
中大附中的学生还发明出一款“应景式车场闸门发卡机器人”,方便新手司机停车取卡。学生们留意到,个别司机经过收费站或停车场发卡机时,因车离卡机距离太远,拿卡十分吃力。这款机器人可以自动调整自身与取卡汽车之间的距离,做到“亲近你、不碰你、方便你”,方便司机轻松取卡。当司机取卡动作完成后,机器人会迅速退回到原先的位置,然后抬起横杆亮绿灯放行。这一机器人的发明过程中,经过了传感器测试、检测距离测试、通行测试等多项测试。
据了解,9月17日~23日期间,全市将开展300多项科普活动。市民可以通过广州市科协网站及微信公众号,查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