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法制办发布《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用地的若干试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不同于常见的奖励和补助政策,意见稿中有两个方面引发了关注:工业用地建设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总建筑面积的30%可分割销售;企业可联合拿地,投入孵化器建设。
在部分孵化器已经出现生存艰难的舆论声中,广州的这一政策有着拓宽盈利模式的客观效果;而在盘活存量之余,政策同时意在鼓励和支持多元化增量投入到孵化器建设中,进一步促进广州的双创活力。
分析人士还指出,政策鼓励或许并不会导致资本的盲目涌入,市场在逐渐培育,孵化器的建设也将回归理性。
适度允许房屋转让
广州创客街总经理助理赖志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一政策主要是为“解救”孵化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孵化器的日子并不太好过。
一个相关联的背景是,农历新年伊始,深圳地库孵化器宣布倒闭,这在圈子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近几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众多孵化器从业者指出,地库的倒闭或许只是一个开端,孵化器过剩、空置率高的现象,几乎在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广州一个孵化器服务组织的从业者钟妙森称,她所了解到的广州情况是——“真的不好盈利”。场地出租收益并不足以覆盖成本,而投资收益周期又太长。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下,包含众创空间等多种形式在内的孵化器在近两年间蓬勃兴起。据广东本地媒体报道,2014年底广州的孵化器数量为85家,可孵化面积为500万平方米。而广州科技企业孵化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底,广州备案登记孵化器119家,可统计孵化面积约650万平方米。
“大干快上”的建设也意味着,自身尚还处在初创期的孵化器并不在少数。
广州科技企业孵化协会会长冯梦觉指出,同其他很多行业一样,新建设的孵化器也需要克服资金不足、团队磨合、管理服务水平提升等重重阻力。从行业发展和现有孵化企业经验来看,众创空间和孵化器一般需要约3年方能进入稳定运营期。
上述意见稿亦解释,关于“适度允许房屋转让”,是考虑到科技企业孵化器投资大、回报慢,故允许其分割转让部分房产,以盘活资产,降低投资风险。但考虑到其享受政府财政扶持,需自持大部分资产才能保持孵化功能,故限定科技企业孵化器总建筑面积的30%可分割销售。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政策限定转让主体为“工业用地建设的、且明确可分割转让的孵化器”。广州五号空间总裁助理黎鸿浩指出,对于羊城创意园、TIT创意园等影响比较积极,工业属性用地的持有者可以盘活物业,实现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