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发布了一份《广州蓝皮书: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显示九成受访者仍然会使用图书馆作为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报告发布后引起很大反响,部分受访者反映公共图书馆藏书太少、太旧,以及图书流转率低和从业人员水平低等问题。
在广州欲打造“图书馆之城”的大背景下,全市人均藏书量与国家《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的规定仍有差距,作为“接地气”的各区属图书馆藏书量几何?哪个区的人均藏书量最多?各区又将如何解决藏书量偏少等一系列问题?新快报记者近日梳理了相关数据,也许可以给读者一个答案。
藏书量
白云区藏书约为南沙区十倍
报告显示,有16%的广州市民认为公共图书馆服务没有较好地满足阅读需求,这当中有76%的受访者认为,图书太少、太旧是导致公共图书馆无法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第一症状。此外,多达99%的市民认为公共图书馆非常需要或需要经常补充新书。
为此,新快报记者从广州市11区区属图书馆了解到它们的最新藏书量。其中,纸质书藏书量最多的是白云区图书馆,该馆现存纸质书总藏量达到了154.7万册,比藏书量排名第二的新黄埔区(含原萝岗区)还要多出69.9万多册,甚至仅比越秀区(57.91万册)、天河区(48万册)和荔湾区(55.14万册)这三大中心城区的藏书量总和少6.35万册。
全市11个区属图书馆中,藏书量最少的是南沙区图书馆,该馆藏书量为15万册,还不及白云区图书馆藏书量的10%。
人均量
南沙区大约五人才有一本书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各区图书馆藏书量,人均藏书量更能反映市民的阅读需求。新快报记者以广州市统计局于今年4月29日发布的全市各区人口统计数据计算,以常住人口作为基数,人均藏书量最大的区是刚挂牌不久的新黄埔区,该区由原黄埔区和原萝岗区合并而成,而原黄埔区图书馆和原萝岗区图书馆的馆藏量总和为84.8万册,以新黄埔区的常住人口88.01万人计算,人均藏书量达到0.96册,远超其余10区。
如上所述,白云区图书馆藏书量全市最大,但该区常住人口也是全市最多,其人均藏书量为0.68本,属于中等水平。
全市11区中,人均藏书量最少的是南沙区,人均藏书量仅为0.24册,也就是说,大约5个人才拥有1册书。
建议
专家: 多建社区图书馆 增加藏书量
对于广州市各区属图书馆的现状和问题,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图书馆馆长蔡卫平认为,图书馆的藏书量多少只是表层问题,选址、经费、书库面积和人员素质等深层次问题更亟待解决。
蔡卫平说,不少市民反映图书馆很多书是旧书,其实图书馆经常买新书,只是旧书的数量太多,买回来的新书相对不算多,因此给人们留下“旧书太多”的印象。
他说,图书馆的经费和书库面积也在无形中制约着区属及社区图书馆的发展。购买新书和管理都需要花钱,资金不足就无法提供最好的服务;此外书库太小,就无法存放那么多新书。
“3年前,我们去过一个社区图书馆,发现了很多问题,一是没有新书,二是没有人管,三是位置比较偏。最重要的还是没有人管理,把锁挂在那儿,图书馆就成了一个摆设。”蔡卫平说。
针对区属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蔡馆长建议,如果图书馆的规模不大又无法建设新图书馆,可选择在社区里多建图书馆,作为区属图书馆的分馆。他认为,各区的街道和社区增加图书室的设置,选在方便市民的地点,并且设有专业人员管理,又有适量新书补充,可以很好地弥补区属图书馆的不足,增加人均藏书量。
此外,他还建议高校图书馆向校外开放。他说,国内外都有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先例,开放后必然会增加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量和负担,但是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广州市教育局打算明年在我们学校搞试点,我们将会研究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