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猎头公司谈谈职场头几年的准备
有几个朋友是因工作结缘,对其职业发展轨迹了解比较深。不论是开挂的,折腾的,或者遗憾的职场之路,都有其相似的规律,都有借鉴的意义。
1
A友是亲戚家孩子,90年小伙子,985硕士学历计算机专业,起点高,毕业那会在百度研发岗和腾讯产品经理岗之间做选择。A友凭着兴趣选择了腾讯的产品经理岗位,从事所负责产品的规划和设计。
小伙子有扎实的计算机理论技术基础,悟性高加上努力上进,两年内就作为主策,带领3人小组完成某一个项目的开发设计,该项目获得公司级重大业务突破奖。
在此期间A友也接到猎头的电话,薪资、团队以及项目的核心程度看似都优于他目前的境况。A友跟我交流,我建议他不要跳槽,在腾讯再沉淀一段时间。虽目前工作还未属核心项目,所获平台支持资源有限,但这个维度是个变量。
A友可以主动调整争取进到更核心的项目组里,在腾讯这样的大公司,内部的竞争流动尤其通畅,这是其一。其二从简历面看两年就跳槽有些短,基础未夯实就另觅出处,很容易被看作为高薪所诱,对其发展有负面认知。
A友本是聪明人,想清楚了就沉下心扎实的又干了几年,最近跳槽到另一知名平台,担任新项目的产品总监……职位、薪酬、团队、资源,该有的一个都没有少。
A友的职业之路属于开挂的人生,起点高人又努力,结果不言而喻。而有相当一部分人并没有足够的视野知道自己的擅长,更没有家族事业可以继承,选择了进入当下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享受被知识碾压,与专家高手学习竞争的职业之路。然后再去思考自己的优势,想明白后再找一个细分的市场深耕,个体的很多优势就是在竞争和集会中展示出来的。
2
B友跟我曾是同事,94年小姑娘,二本院校文科专业,女同学们的第一份职业以文员、人事专员居多。在一次校招会上,B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选择了猎头这个职业,先从猎头助理做起。
B友在做猎头助理这一年多时间,每天打电话,约人才面谈,写面谈评估,写推荐报告,协助顾问跟进候选人的动向,每天像上了发条似的在高端人才的招聘销售领域磨心斗智,摸爬滚打。
经过一年多锤炼,B友从稚嫩的大学毕业生逐步晋级为有气场、有一定专业素养的准熟手。所写的人才推荐报告逻辑清晰,表达准确,提炼的非常精准,能说能写,优势鲜明。
在猎头公司工作一年多后,B友选择了辞职考研,方向定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通过招聘折射出企业的人才规划及组织部署,围绕人才彰显了出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和制度。这种种的工作都让B友着迷,遂下定决心继续深造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作为自己职业方向……
3
A友和B友不论是一开始目标明确沉淀深挖,还是心未定身先行,在高强度的实践中找到自己深耕的方向。C友的经历则有遗憾,值得借鉴警醒。
C友有10年工作经验,先后换了6个不同的行业,供职于8家不同的公司,没有一份工作干得超过两年。作为职场“老鸟”,在面试中也能侃侃而谈应对自如,以其丰富的工作经验,寻觅到一些不错的工作机会。
入职之初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对交代的事务尚能在预期内达到及格线。但随着时间推移,当上级将整体工作划分为若干小项目交给他全权处理时,如果是C友之前接触过的项目,他会习惯性地将原项目做法照搬过来;如果碰到从未接手过的工作,便不知所措、无从下手了。
加上本人碍于“10年工作经验”的牌号,不愿向年轻人请教,从而导致交付的工作一拖再拖,影响了整个部门的工作效率。
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他在刚入职场的前几年没有打好基础,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思维模式。职场新人前三年的积累沉淀至关重要,学习—熟练—创新的思维模式也在这前三年的沉淀中逐步打造。
4
职场第一年称为“学习期”,是对年度常态化工作的熟悉过程。新人们通常会学习前辈的经验,或按照领导的要求一步一步完成工作,这个阶段并没有太大的异议之处。
第二年称为“熟练期”,新人对各项工作已是轻车熟路,有机会全权负责一个小项目,心态会有所变化,开始关注自己的付出与回报问题,认为自己可以胜任更高的职位或得到更多的回报。
第三年是最关键的一年,这一年是“创新期”。对于重复了两年的工作,价值观较为积极的人会将工作流程或形式进行创新。通过了第三年“创新期”的职场人,不管他目前成功与否,最起码在工作中尝试了创新的思维模式,给自己的未来发展夯实了基础。
而那些因为没能得到所期望的回报“愤然离去”的人,恰恰失去了在这个时期对创新能力的磨练机会。如此反复,最终就会像C友一样,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更换工作,却从没有经历创新的过程,只能永远做同一层次的工作。
一言以蔽之,职场的头几年是起点,也是转折点。
最后给职场新人两点建议:
第一,在一家公司起码做到三年以上;
第二,熟悉工作流程以后,立刻开始进行创新实验,哪怕是小小的改良或建议,都将对今后思维模式的定型起到重要的影响。